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,连一个公园的老大爷都能跟你扯上半天,本处亦不做过多展开,粗浅分享三点想法。
1、员工凭什么与你为伍:量化员工的需求
摈弃其它offer,选择与你为伍,这个貌似漫不经心的选择,背后深藏“SEO排名原理”。求职者在拿到offer以后,会整理出2-10项决定公司优劣的排名因素,然后对每家公司的权重进行打分,最后选出分数最高的入职。
影响员工入职或离职的因素,大致包括:薪酬、前途、氛围、虚荣心、自我价值、劳动强度和其它
这些影响排名的因素,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的权重完全不同,比如有人更在乎钱,有人更在乎前途,甚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,一个人对于“去哪家公司上班”的考虑因素完全不同。
假设A公司月薪1万,B公司月薪1.5万,同时给求职者offer,那么,求职者在收到offer以后,会对这两家公司的口碑等进行调查,并对工资进行量化。比如,A公司的总工资=月薪1万+前途1000+企业氛围500+虚荣心A(企业知名度)500+虚荣心B(办公楼装修和地址)500+不用加班500+自我价值500+老板很帅养眼500,所以她的“潜薪资”是1.4万;B公司老板喜欢拍马屁,办公地址和企业品味很low,那么,这1.5万总薪资必须扣除每个月3000元的拍马屁费,再扣除“心情损失费”1000元,其“潜工资”是1.1万,PK下来A公司排名胜出。
入职后,员工会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和公司情况,调整自己的“排名算法”,尤其会在跳槽旺季,对自己能够得到的“潜薪资”进行再次打分排名,比如发现行业在没落,但总监对自己很好,但HR总是骂人,如果这个员工很感恩,TA会给“对自己好”这项设置1000元的权重分,HR骂人设置300元的权重分,对“公司在没落”设置500元的权重分,那么,TA肯定会选择继续留下。
这就像马云,成功了大家称赞早期员工为“18罗汉”,但是,如果马云失败了呢?那么,人们会说这些早期团队为“18傻B”。所以,我想那18罗汉在马云创业之初,账面上的薪水并不高,但马云的感染力、画饼、文化、被看好的期权、阿里巴巴的未来等精神类的“分值”很高,两者结合得到的总“潜工资”一定高的惊人,这是员工为什么心甘情愿追随马云并不被猎头挖走的原因所在。
2、绩效考核:员工凭什么200%的努力?
基本工资已经演变成了职场的“大锅饭”——干多干少一个样,反正是8小时“蹲班”费,这就像打仗,基本工资等于口粮,必须有严厉的奖惩,才能让员工200%的付出。
绩效第一准则是考核必须囊括所有员工,从前台、行政、人事、总助到销售、分析师,有一个明确且非常简单的标准,没有任何人有特殊,尤其是行政类岗位。以人事岗位为例,工资必须量化到六大模块中的每一块,完成率是80%则拿基本工资,超过了80%奖励多少,以及怎么奖励;前台同理,将其岗位职责大致量化到执行力、靠谱度和态度,设置基本工资加奖惩。至于SEO分析师,同理可证。
奖金可以不多,但不能没有。针对高管,建议以季度为考核发奖金,针对普通层,建议以周或者月为单位奖励。必须将一年的时间量化到更短的时间点,在每个点上不断刺激员工的激情,修正员工的方向与态度,最后形成员工200%付出的企业文化。
另外,针对特别重要的岗位,一定把ROI与员工的付出100%挂钩,在奖励方面毫不留情,奖励起来不吝啬于公司期权、期股、房产、汽车、现金,惩罚起来也毫不手软。
3、爱与文化:用“长尾理论”提高员工“潜工资”
一个员工对公司的认同,是一点一滴的汇聚起来的,所以,持续地在细节处爱你的下属,让下属每天每一秒感受到公司爱、宽恕、包容、成长、成就感……那么,员工的“潜工资”会越来越高,员工的稳定性会越强。
脱掉上衣,让团队看到你的心在哪儿。
关于企业文化的书籍也是汗牛充栋,本处并不赘述,分享一些我们正在使用的。
- 员工的父母过生日,每次红包200元;
- 员工过生日,赠送一份感动或惊喜(所谓惊喜,先吃惊后开心)的礼物;
- 每个月CEO给员工亲自写一份信,或者共进午餐一次;
- 每天下午一个小时音乐+下午茶时间;
- 每个月零食费;
- 给外地员工多2天的“探亲假”;
- 每周五下午团队培训,听课者必须支付1元以上的听课费,中途根据用户体验不限额“打赏”;
- 不招党员;
- 喊BOSS每次罚款50元;
- 给下属犯错的机会。员工尽力了,而结果很糟糕,不要责备,去安慰和鼓励;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