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 年度人物:马云

科技圈的进程,永远是一个从现实走向幻想的循环,而结果无非是幻想成为现实和幻想如泡沫破裂。

2017 年科技圈的各路人物依然在这个轮回里打转。

贝索斯带领亚马逊完成一系列重磅收购,并试图让基于语音的计算平台成为主流;

马斯克的 Model 3 的顺利量产,开始探索起脑机互联的人类未来;

而生态化反泡沫吹破的贾跃亭,留下一地鸡毛前往美国继续着所谓的造车梦。

过去未去,未来已来。在过去到未来的维度间,我们以业绩、远见和境界这三个维度为坐标,选出了 2017 年的年度人物——阿里巴巴的掌门人马云。

马云或许是今年最高调的互联网科技圈大佬,成就和争议都在聚光灯下显得格外瞩目。 这一年里,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战略仿佛当年出现的电商一样重构着零售业,阿里巴巴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经济体,马云推动的电子世界贸易平台(eWTP)开始落地,还出资 1000 亿成立「达摩院」做科研。 与此同时,阿里因假货问题屡屡被外媒批评,时隔 4 年又进入美国的恶名市场名单;菜鸟物流和顺丰相互「封杀」;不少媒体把马云没有在乌镇饭局露面解读为「被孤立」;而传说中以腾讯为首的「反阿里联盟」也不是空穴来风。

马云的标签也不只有阿里巴巴,在这一年里,除了商人马云,你还可以看到马云在「教师马云」、「演员马云」和「慈善家马云」等截然不同的身份间无缝切换,活跃在公众视野。

马云在阿里巴巴上的全球化视野在这些身份上也有所体现,如果不考虑这些身份,便不是一个完整的马云。

除了做生意、当教师和演电影,马云还做了这些事情

阿里巴巴的马云以新零售重塑电子商务在 2016 年的云栖大会上马云首次提出了新零售概念:

在未来的十年、二十年内,「电子商务」这一说法将逐渐消失,全部被「新零售」所取代。

而在今年 1 月,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全面拥抱「五新」战略(新零售、新金融、新制造、新技术和新能源)。

今年是阿里实施新零售战略的第一年,这个概念逐渐成为行业共识,「新零售」也成了零售业今年的风口,无论线上还是线下。

2017 阿里巴巴新零售战略发布会,图自:钛媒体 马云认为「新零售」是线上电商与线下零售的结合,但仅仅这样看新零售不过是渠道的简单叠加。事实上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早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,「新零售」的关键或许不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,而是怎么结合。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新零售的开拓者,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一份「新零售」答卷,相比起空洞的概念,这些实际行动能更加清晰地窥见新零售的实质。 尽管今年是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战略元年,但其实这几年阿里在线上销售额屡破纪录的同时,一直在稳步走向线下。

图自:亿邦动力

  • 2014年,阿里巴巴以 53.7 亿港元入股银泰商业。

  • 2015 年,阿里巴巴与苏宁「世纪联姻」。

  • 2016 年阿里巴巴先后入股三江购物和联华超市,并以 282.33 亿元入股苏宁云商,还以 1.5 亿美元领投盒马鲜生。

  • 2017 年 1 月,阿里提出银泰商业私有化,持股 74% 成为大股东。

  • 2017 年 9 月,阿里巴巴入股新华都。

  • 2017 年 11 月,阿里巴巴以 224 亿港元入股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。

    通过一连串买买买,阿里巴巴把一批具有区域密度和电商基础的零售企业收入囊中,通过这些线下门店的数字化,以生鲜商超和服饰百货重构线下零售。

    图自:易观数据 阿里巴巴 CEO 张勇在 10 月的致投资者信进一步解释了「新零售」的含义:

    互联网对于商业的价值绝对不仅仅是增加一个新的销售渠道,而是利用互联网、大数据的力量推动整个商业完整数字化的变革。这其中,包括销售渠道的变革,品牌塑造、营销方式的变革,渠道管理的变革,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变革,生产制造智能化的变革等等。 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《新零售报告》,新零售将把「货-场-人」的生产模式转化为 「人-货-场」,也就是由 B2C 变为 C2B,而重构人、货、场(景)的阵地则是天猫平台。

    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